考试查询网:请以平常心对待高考
2011-06-11 15:22:32 高考
一味的保护,未必带给考生们以预期的松弛和平静,反而可能让高考(微博)演变为过分脆弱的敏感事件。
今年的高考赶上了端午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送考车辆与上班车流重叠,形成了今年以来最堵的一个早高峰已有家长建议,未来的高考干脆不再固定日期,挪到6月的某个周末算了。
既然高考可以为了照顾考生身体情况,而人性化地从“烤”了20来年的“流火七月”,提前到凉爽舒适的六月;未来,若是高考不再与“7、8、9”日发生关联,放到周末,既可以避开车流高峰,又能保障考试顺畅,少添堵,减少些护考成本,一举多得,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考虑到如今全国省级以上城市大多都已患上了高峰时段交通拥堵的城市病,且拥堵预期还在随着国强民富汽车工业大发展而趋严重,“错峰高考”的调整,或许有利于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有一定可行性。
然而,如果改变社会运行的路线与节奏,只是为了保护高考这一个理由,我们需要提出不同的意见。
因为,我们已经为了“保护高考”,做出了很多调整和让步。每次高考前数月,媒体上就连篇累牍地介绍“备考秘笈”,从老师的高考押题到考试食谱、保健品、心理按摩;考点周边的星级宾馆都安排了“高考专用休息房”;临到高考日,很多城市都有诸多措施为考生让道,比如,送考车可以一路绿灯,不必遵守“尾号限行”禁令,考生迟到可以找警察护送,工地禁止开工,车辆不能鸣笛或被迫绕路,地铁轻轨停驶,监考老师不能穿高跟鞋喷香水……
如今,高考平均录取率已提高到72%,一些城市八九成考(论坛)生都能进大学;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了自主招生、分层高考的试验;比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很稀奇的30年前,高考本不该变成让全社会焦躁不安的事儿。
一味的保护,未必带给考生们以预期的松弛和平静,反而可能让高考演变为过分脆弱的敏感事件。
回复平常心,为考生减压,为家长减压,为社会减压。希望能够从政府做起,在操作上让高考运行更日常,更守规则;在观念中,何不将减少高考的紧张情结当作衡量教育改革的一项指标。
本报特约评论员姜泓冰
(评论员姜泓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