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2011:新课标卷高考作文点评:立足现实 关注发展
2011-06-12 15:32:21 高考
杜朝凤,人教学习网特聘教师,天津四中语文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天津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多年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
一、原题回放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命题特点
1. 开合有度,选择多向
从命题形式上看,该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作文题所给材料是确定的,对材料的使用也有明确的限定,可以较好地避免宿构。作文审题立意明确,考生不容易进入误区。“中国崛起及其主要值得称道和关注的特点”是材料的“切入点”。考生只要围绕“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和关注的特点”这个中心来写基本上都是符合题意的。
另外,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比较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如围绕“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材料明确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这样,考生就能够从以上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再结合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进行具体阐述。再有,作文要求除了诗歌之外,考生可以任选文体,自拟题目,能够使考生充分施展才华,彰显个性。
2.关注生活,哲理思辨
“文章合为时而著”,只有关注现实生活,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2011年新课程标准卷高考(微博)作文,在命题的价值取向方面与现实社会关联,对于倡导中学生关注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等具有导向作用,正契合了新课改的精神。
该作文选取了两则材料,一则是西方报刊关于中国腾飞的报道达到3亿次;一则是《中国青年报》对中国走向强大的报道。综合分析这两则材料,我们发现,作文命题时政性强,需要考生结合现有知识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作一评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样的考查有助于让学生在作文的实践中,思考作文要紧跟时代节拍,不能脱离现实,无病呻吟。
在构思作文时,因文中出现了关键词“中国崛起”,所以考生可以写中国崛起的社会现象;还可以深入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崛起,走向富强?再有,围绕“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进行深入思考,西方社会是不是真正希望中国走向强大,从这个角度讲,这则作文具有思辨性的特点,学生可以一分为二的来看问题。一方面,西方开始关注中国,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开始强大;另一方面,也说明西方在警惕中国,作为当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要居安思危,承担建设祖国的使命,让中国走向强大。关注社会热点,切中时代跳动的脉搏,这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以生为本,关注发展
作文题中所涉及的内容,无论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还是开放程度”,都比较贴近考生,为考生所熟悉。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找到构思立意的切入点,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既体现选拔的客观公正,又为考生创造了张扬个性、抒写情思、展现才华的广阔空间,便于写出真情实感,实现了宽泛性与限制性的有机结合。深入贯彻了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独特情感体验的理念。
总之,该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认知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使考生发掘出一定的形象性、思辨性、审美性内涵,体现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分享